作者简介
郝玉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公务员管理研究室副主任。
提要
一、新时代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
(二)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三)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需要
二、新时代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履职能力培训的认识有待提升
(二)履职能力培训的内容有待优化
(三)履职能力培训的方法有待创新
(四)“干中学”等实践锻炼方式有待加强
三、加强新时代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的对策
(一)纠正思想认识误区,不断强化对履职能力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培训基础研究与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
(三)与政治能力提升有效衔接,不断优化细化履职能力培训内容
(四)与干部选拔任用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履职能力培训方式方法创新
特别策划
加强履职能力培训
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郝玉明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顺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要紧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项履职能力。
一、新时代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尤其对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抓好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并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既需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加强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也需要持续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二)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执政骨干的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执政能力和履职能力,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干部不断提高各项履职能力,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层政权机关建设和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基层干部分级培训制度,明确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需要提高的五种能力,即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这是党中央面向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出的指向性、针对性要求,也是对基层干部提升履职能力提出的重要要求。
(三)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需要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要求,进一步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既强调了干部个人加强学习、加强实践锻炼并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也强调了组织加强政治历练、教育培养、管理监督并增强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的重要性。
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明确提出要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增强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
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坚持围绕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分类加强专业化培训,引导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努力成为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各级要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全覆盖。加强实践锻炼,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关键吃劲岗位历练,引导干部在火热实践中练就真本领、硬功夫。要把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作为干部历练的重要内容,引导干部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二、新时代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持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需要紧扣事业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干部队伍实际,找准干部履职能力提升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情况,仍需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履职能力培训的认识有待提升
干部能力素质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强化干部理想信念和政治能力培训,也要结合履职工作需要持续加强各项履职能力培训。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围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规定任务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在优先确保规定性、常态化政治学习培训和主体班次培训任务完成前提下,受到高质量培训资源有限、受训人员难以处理工学矛盾等客观因素制约,仍存在履职能力培训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实际培训工作落实相对薄弱等现象。
调研中发现,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各级各类干部提升履职能力,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县乡机关面临更为迫切的改革发展和管理创新任务,提升干部履职能力需求更为迫切。但优质高效的履职能力培训还存在不足,这一方面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和优质培训资源限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履职能力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承担相应培训任务的党校(行政学院)培训通常将政治理论、党性修养、既定主体班次等培训任务放在首位,缺乏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履职能力培训中,也缺乏对政治能力培训与履职能力培训关系的精准把握,在如何有效处理政治与业务关系,如何妥善处理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与履职能力培训、知识培训的关系,以及履职能力培训中如何处理实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双重目标,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履职能力培训的内容有待优化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围绕履职能力培训确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进一步细化了各个业务领域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要求,为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方向性指引。但从具体操作实施层面看,不同层级机关、不同职能部门和不同职级干部面临的管理情境、行政工作要求千差万别,对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的“空白”“短板”“弱项”不应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在履职能力培训内容上还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尤其是与政治理论和党性教育在内容上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课程体系也要避免雷同。这一方面体现在培训内容上有待优化,另一方面还反映出对培训需求的深入调研分析还不够,无法准确摸清干部履职中面临的“本领恐慌”,从而导致培训课程、培训内容缺乏与履职要求的精准衔接,与满足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在调研中发现,干部培训往往能够满足常态化工作、常规性任务要求,也能够完成既定的政治能力培训和常规性业务工作培训任务,但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对各级各类干部提出更高的能力素质要求,包括具有不断增强多元化履职能力、适应新业态新经济发展的前沿性管理素质能力以及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危机处理能力等,这些都对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提出新的挑战。例如,有的地区侧重发展农林、水利,有的地区侧重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有的地区侧重应急处突、化解基层矛盾,这些需要凸显不同地区和领域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在内容上应进一步体现不同的侧重点。
(三)履职能力培训的方法有待创新
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素质,既包含提升显性的各项知识与技能要求,也包含提升非显性的动机、个性特征以及自我认知等各项素质要求,如何培养提升这些隐性的素质特征对培训方法创新提出更高的挑战。针对通用性履职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培训应采用何种方法更为有效,针对强化抗压能力、成就动机等底层性格特征的培训应采用何种方法更为有效,如何在培训方法上体现出底层素质与显性能力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如何更好地开展干部底层能力素质提升的培训,常规课堂培训方法如何改进创新等,都是摆在各级培训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当前,干部培训采取常规性课堂培训较为普遍,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中培训方法创新还存在不足。调研中发现,课堂培训方法相对简单单一,“你听我讲”往往缺乏受训者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培训效果受到制约,授课内容也容易出现本本主义、唯理论化,甚至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脱节等倾向,对偏重实践应用导向的履职能力和面向底层素质特征的培训都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有些党校开展培训更多还是停留在课堂培训上,不论何种培训、哪种素质能力特征,都采用授课培训方式,“满堂灌”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而且授课更多停留在“是什么”阶段,而对“为什么”“怎么做”缺少系统分析阐述,尤其是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结合还不够,更与干部履职缺乏紧密结合,相对空泛、不接“地气”,学员理解接受并消化吸收的效果有待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的效果不明显。选派干部外出到发达地区办班又受到培训经费、对接渠道以及工作机制等现实因素制约。
(四)“干中学”等实践锻炼方式有待加强
鉴于干部履职能力与管理实践所具有的紧密关联,其培训也应体现出较强的实践锻炼导向性要求。提升履职能力服务于提高工作质效,履职内容、职责清单来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与干部所在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关联密切,“干中学”实践锻炼方式更为直接、有效,但这一培养锻炼方式相对较为复杂,需要与干部育选管用整个管理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且存在诸多难题需要破解。比如,针对群众工作能力、应急处突能力以及行政执行能力等实践性强的履职能力,来自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采取课堂培训效果有较大局限性,更加适合采取跟岗实习、轮岗交流、挂职交流、“师带徒”等实践锻炼手段,但受既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等多重因素限制,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挂职交流还不够,同一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同一地区跨行政层级之间乃至于部门机构内部开展轮岗交流难题破解还有不足,干部获得多部门、多岗位历练机会较为有限。
调研中发现,在东中西部、沿海和内地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相对明显的发展差距和管理差距,干部履职能力水平也有一定差距。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机关干部外出考察交流学习需求相对强烈,但还面临难于寻找对口匹配的交流学习资源、对接联络缺乏渠道以及缺乏顶层政策支持、组织协调不便等现实困难。
三、加强新时代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的对策
要紧密围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针对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持续加强和改进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履职能力现状,既要通过干部教育培训不断促进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又要统筹干部育选管用全链条,加强干部履职能力基础建设与管理协同,综合多部门、多层级、多领域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工作体系,不断优化细化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内容,协调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与选用体系有机结合,多主体、多渠道、全方位持续推进干部履职能力提升。
(一)纠正思想认识误区,不断强化对履职能力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不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以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些履职能力直接来自于且服务于事业发展需要,必须进一步明确履职能力培训的需求导向和内容体系,这既是“分级分类、全面覆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训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持续加强履职能力的直接体现。
增强干部履职能力,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展各项实际工作,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干部将政治理论培训和理想信念培养的成果,灵活应用于履职行政管理实践中,将抽象的、顶层的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并能具体化、操作化,“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将思想伟力转化为履职能力。
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干部履职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摆正政治理论、党性教育与专业知识、履职能力培训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确立并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在干部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地位,并将关于开展履职能力培训的各项要求在培训实践中优质高效执行落地,彻底扭转在思想认识上“不太重要”、在培训资源保障上“不太主要”的弱势局面。
(二)加强培训基础研究与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
对于各级各类干部而言,既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还要面对各项艰巨任务敢作为、会作为、善作为,适应事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关键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加强干部履职能力培训,首先要加强履职能力的基础性研究。要采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和职位分析方法,对不同业务领域、不同行政层级和不同职务级别的干部履职能力要求和服务事业发展的重点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明确职位职责和履职相应的能力素质要求,并对照干部既有能力素质现状,提出适用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履职能力培养清单,进而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履职能力培训项目和课程,“有的放矢”才能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实现“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
不断加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好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主阵地作用。持续提高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主阵地的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加强党校等培训机构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培训师资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并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管理,推动课程开发与内容创新,增强授课内容与受训对象“关心关切”密切联系。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培训资源与市县的共享共用,积极倡导各级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由上到下加强师资库、教材库、课程库建设,打造更多优质的精品课程、优质教材,为各级机关干部履职能力提升提供更充分、更有效的优质培训资源。此外,还要继续推进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引进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优质师资和培训资源。
基于现行的培训管理体制,构建完善分类分级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体系。从培训需求到组织实施再到培训效果评估,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全流程管理体系,以健全、完善、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保障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效果,改进干部履职能力的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成果转化应用的跟踪反馈机制。要健全完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不同层级党校在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中的职能定位,要扎实推动分级实施运行机制,加强上一级党校对下一级党校开展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完善“领导干部上讲台”工作机制。领导干部上讲台是履职能力培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在培训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针对“领导干部上讲台”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授课内容和目标要求,增强领导干部授课责任意识,研究制定适当的鼓励激励措施,提高领导干部授课质量和效果。
(三)与政治能力提升有效衔接,不断优化细化履职能力培训内容
提升干部履职能力需要处理好与提升干部政治能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厘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培训实践中实现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这就明确了政治能力在各项素质能力中的统领地位。履职能力提升要以政治能力提升为前提和引领,以确保履职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同时,政治能力提升能够促进履职能力的提升,政治能力对于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具有主导性、推动性、引领性作用。因此,在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中要摒弃“唯业务论”,不能将履职能力培训与政治能力提升相割裂、相脱节,二者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同时,还要看到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与政治能力提升各有侧重,在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更加强调干部在履职行政、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强化管理、推动改革、解决各层级各行业各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直接来源于事业发展需要,根据干部队伍能力现状和能力结构查找“履职知识空白”“履职素质短板”“履职能力缺口”,针对空白、短板和缺口,查缺补漏,强化履职能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履职能力培训不同于政治能力培训,要将重点放在提高履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主体在保证完成政治素质与政治能力培训任务的同时,还要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特点和素质能力差异化需求加强履职能力专题培训。应科学合理设定不同群体履职能力专题培训目标与定位,区分不同层级机关、领导人员与非领导人员之间的培训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差异性,在注重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对于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要体现其执法工作对能力素质的要求,注重培训其执法专业知识与现场执法能力;对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要体现专业技术工作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侧重其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对于从事综合管理工作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要体现综合管理工作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侧重其管理素养、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培训。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培训对象在素质能力上的要求不尽相同,要结合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目标,持续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履职能力培训课程,优化培训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要注意避免将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任职培训“简化统一”为党员教育培训或政治理论学习、忽视专门业务培训需求的倾向。
(四)与干部选拔任用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履职能力培训方式方法创新
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与职位职责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履职能力来自于职位履职要求,其能力培训也与履职紧密关联,开展“挂职”“轮岗交流”“跟岗实习”等来自实践锻炼的“干中学”方法手段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这又与干部选拔任用密切相关。因此,提升干部履职能力,要与干部选拔任用有机结合,将干部素质培养与整个干部管理体系融合贯通,推动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方式方法创新。
推动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与精准科学选人用人之间的有机衔接。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是干部选拔任用体系的目标要求,也是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的重要前提保障。选拔配备干部注重职位特性与干部素质能力特征相互匹配,不断提高人职匹配度,能够更好地通过实践锻炼方式促使干部在履职工作中培养和发挥更强的职位胜任能力。
逐步扩大“干中学”实践锻炼的渠道和范围。选派干部承担艰苦地区急难险重任务、定期实施轮岗交流,有利于干部获得更多的实战锻炼环境和场景,不断丰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应对各种艰难挑战的实战经验,使干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跳出“外出办班”“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加大选派干部“挂职”“跟岗实习”力度,加强上级主管部门高位统筹推动干部转任交流,积极探索实践锻炼促进干部提升履职能力的手段和方式方法。
在优化干部人职匹配的同时,还要持续加强干部岗位适应性培训。针对干部履职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查找履职能力素质短板,采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引用或转发请据原文并标明出处
旗开网-配资门户官网首页-十大杠杆炒股指平台-配资正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