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5152亿元,开票份数511万份。在政策引领和市场推动下,我国回收体系日益健全,推动废物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链条“转起来”。(8月13日 《工人日报》)
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长期以来,该行业因“发票难题”深陷发展困境:资源回收企业难以从自然人手中获取合规发票,导致增值税无法抵扣、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行业的规模化与规范化发展。2024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的“反向开票”政策,以颠覆传统的开票模式直击痛点,为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注入了强劲的正向激励,开辟出一条创新路径。
“反向开票”的核心逻辑,在于流程再造:由资源回收企业作为购买方,向自然人出售者开具发票。这一制度创新直接解决了,回收企业“无票可抵”的痼疾。过去,企业因无法获取上游散户的发票,需承担额外的税费成本,甚至面临税务风险。如今,政策允许企业反向开票,不仅使其能够合法抵扣增值税,更得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成本,大幅降低经营负担。正如重庆交运新天地环循科技公司的实践所示,反向开票让企业“合规抵扣税款、列支成本”,同时为个人卖家提供便利,实现买卖双方共赢,激活了资源回收的市场活力。
“反向开票”的深层价值,在于其绿色导向的正向激励作用。通过税收杠杆,政策引导资源回收企业扩大业务规模,鼓励个人参与正规回收渠道,减少废旧资源流入非法拆解市场,从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汤继强教授指出,这一制度是税收服务绿色发展的有益尝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例如,福建玖龙纸业等企业借助“反向开票”,实现了开票流程的数字化与高效化,提升了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加速了循环经济闭环的形成。这种“以税促绿”的机制,让税收政策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为确保政策落地生根,税务部门同步构建了“服务+监管”的双轨机制。一方面,通过电子税务局简化开票流程,设置专属产品编码,提供“政策找人”精准推送与全流程辅导,让企业“懂政策、会操作”;另一方面,建立税收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开票动态实时追踪,防止虚开发票等违规行为。这种“放管结合”的模式,既释放了市场活力,又维护了税收秩序,为资源回收行业营造了公平健康的生态。
“反向开票”不仅是税收制度的微创新,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突破。当前,政策已覆盖全国,累计开票量超百万份,成效显著。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征管系统,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开票与退税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完善与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的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唯有如此,才能持续释放正向激励效应,让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成为循环经济的主力军,助力我国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共进。
“反向开票”以制度创新,破解行业梗阻,用税收激励引导绿色转型,展现了政策设计的前瞻性与务实性。这一正向激励工具的成功实施,不仅为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开辟了新航道,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样本——以小切口改革,撬动大格局变革。(汪昌莲)
旗开网-配资门户官网首页-十大杠杆炒股指平台-配资正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